為推進大學生科創能力培養、志愿服務精神傳承,打造“大手拉小手”科創一體化,激發本校教職工子女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和探索精神,3月29日,海洋學院在夢溪校區舉辦“貝殼學堂”科普課堂。活動將實驗室變成兒童科普樂園,30余名師生濟濟一堂,通過趣味實驗、互動問答和動手實踐,感受科技的魅力。
活動采用“觀察-實踐-創造”三段式教學模式,學生講師錢奕丞以自制船模、水果電池實驗、自平衡萊洛三角形帶領小學員們走進“電的奇妙之旅”。當螺旋槳快速旋轉、LED燈在生物電池驅動下成功發光時,小學員們通過可視化實驗直觀理解能量轉化原理。在生活場景延伸環節,錢奕丞通過情景式提問“現代生活缺電會怎樣”,啟發小朋友們建立電力供應與智能設備運行的基本關聯。
隨后,學生講師團隊采用趣味教具套裝一對一指導小學員。在講師“手把手”教學下,小朋友們用面包板完成了基礎閉合電路搭建。當第一個串聯電路成功點亮燈泡時,孩子們興奮地舉起作品互相展示。講師團隊在此過程中同步講解安全用電知識,強化小學員們的用電安全意識。
活動第二部分由主講人萬磊同學帶來。他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靠電機運轉?”孩子們分組在教室內“尋寶”,尋找隱藏的電機設備——空調、電視、風扇等。在最后環節,他們使用簡易材料(電池、電機、輪子)完成了電動模型的組裝,當自制的小風扇旋轉、玩具車啟動時,現場通過成果展示增強了小學員們的知識獲得感。課程現場反響良好,家長楊女士表示:“大學生講解細致,課程生動有趣,精彩紛呈,小朋友們非常喜歡。”
據悉,海洋學院“貝殼學堂”以大學生為主講人,通過啟發式教學設計,實現對青少年的科普知識宣講與科創意識培養。同時,學院設置了“貝殼實驗室”,以科創達人為宿舍主理人,打造數智化學生社區。學院將持續推進科創共享式“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以寓教于樂的方式,為在校大學生、教職工子女打造豐富多彩的科學課堂,把宿舍變成實驗室,把實驗室變成兒童科普樂園。
(撰稿:董會 宋媛 初審:羅文 復審:鄒佳靜 終審:張強 編輯: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