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灼灼,奮發向前。在《蛇年開局話發展》特別報道收官之際,通過二十余天的深度采訪,我們見證:廣大師生以趕考之姿躬身入局、實干擔當,學校事業發展脈動澎湃校園每個角落。藍圖繪就千般景,每一程跋涉都承載使命,每一份耕耘都期待收獲,讓我們一起迎著明媚春光,奮進!
自主創新當尖兵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郭偉
“我希望將所學知識和經驗貢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和科研發展?!睉驯鴥雀叩冉逃涂蒲惺聵I發展的信心,留學及工作23年的郭偉于2023年選擇回國加入雷競技ray官網。他說:“我與江科大是雙向奔赴的?!?024年,郭偉為學校引進一位全職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入選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第七期“333工程”)、主編三部學術專著,科研成果豐碩。
“充分發揮“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橋梁作用。”郭偉介紹,他的研究領域主要在材料科學,新年開局,工作主線圍繞“三個面向”展開:面向戰略導向,建設體系化的研究集中區,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前沿導向,建設原始創新探索的自由區,深入前沿領域自由探索;面向市場導向,建設產學研用開放合作的融合區。他指出,“卡脖子”類問題往往從市場與產業發展中最先顯現,因此要營造既有明確導向又有發揮空間的創新生態。圍繞工作主線,郭偉計劃聚合國內外先進科研資源,搭建高水平科研平臺,專注擅長領域深入開展創新性研究,聚力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教育強國打頭陣,自主創新當尖兵,這是國家對大學的要求,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惫鶄ケ硎?,“今年我將繼續重點關注人才自主培養的相關議題,希望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方面深入探索取得成果,竭盡全力為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貢獻力量?!?/p>
躬身教研 潛心育人
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李鵬
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獲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參編的教材《金融學》入選江蘇“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級規劃教材……2024年,李鵬在教學、科研領域實現“雙豐收”。
“學生的進步是教師教學成果的體現,同時學生的獨特想法和見解也會反過來啟發教師。”作為《工業工程創新方法》《工業工程創新方法課程設計》《系統工程理論與方法》的主講教師,在教學中,李鵬始終秉持開放式教學模式,注重學生思維的碰撞。在本科生的課堂上,他經常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尤為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對于研究生,李鵬的教學方式則更加靈活多變。他將課堂教學與課后論文研讀巧妙結合,通過學生上講臺講解典型方法的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
“以學校發展藍圖為目標,根據學院發展特色與學科特點,努力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個人的綿薄之力?!崩铢i滿懷激情地表示:在科研方面,進一步凝練研究方向,積極申報國家級科研項目,撰寫更多高水平科研論文,同時依托現有的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做好養老政策研究,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理論借鑒與參考;在教學方面,繼續深耕人才培養,不斷探索和優化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分類指導,致力于培養出更多在理論創新和應用能力方面出類拔萃的優秀人才。
在電動載人飛行器領域書寫科研與產業新篇章
機械學院教師 王軍杰
成功獲批2項全國重點實驗室基金、1項軍工項目;以學校為共同申報單位,成功獲批南京市低空經濟概念驗證中心,為學校在低空經濟領域的科研創新與產學研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帶領學生在第九屆國際無人機創新大賽中斬獲優秀獎;擔任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飛行汽車項目總監(經費數千萬元),積極推動電動載人飛行器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在過去一年,王軍杰取得驕人戰績。
“在科研崗位上,我始終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王軍杰介紹,2024年6月,他加入張建教授的青年科學家團隊,在國家特聘專家宋波教授指導下,專注于電動載人飛行器研發的前沿技術研究。經過不懈努力,團隊在電動傾轉載人飛行器總體設計、飛行動力學及空氣動力學等領域不斷取得技術突破,處于國內領先水平?,F團隊主攻傾轉旋翼載人飛行器產業化,推動載人飛行器廣泛普及。
“從科研產出、人才培育、社會服務三端協同發力,助力學校在低空經濟新賽道中占據戰略制高點,實現‘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業突破’的全鏈條高質量發展?!泵鎸W校2025年發展任務,王軍杰表示,將繼續深耕電動傾轉載人飛行器領域。在科研產出方面,努力申請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發表高水平論文,在基礎研究領域提升學術影響力;在人才培育方面,以賽促學,產教協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社會服務方面,加大與奇瑞汽車、中汽研等低空經濟產業的公司的聯系,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和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的進步貢獻力量。
科研攻關勇攀峰 鍛造江河湖庫治理“新質生產力”
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青年教師 吳思麟
“工科的科研需要頂天立地??蒲衼碓从诠こ?,最后要回歸工程,真正解決卡脖子問題?!眳撬槛胝且赃@樣的信念,投身江河湖庫污染底泥治理的科研攻關。
早在博士求學階段,吳思麟便關注到江河湖庫底泥治理的技術短板,并開展系統的機理研究。進入江科大后,他依托學校實驗平臺,繼續深入探索,并在首席科學家田俊峰教授的引領下,成功研發并首創“智能調絮系統”,突破了疏浚泥漿優質調絮和快速脫水的核心技術瓶頸。這一創新不僅提升了泥漿處理效率,也為江河湖庫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在蘇州太湖清淤工程現場,吳思麟與團隊成員扎根工程一線,連續奮戰88天,攻克了太湖底泥成分復雜、雜質含量高、脫水難度大等挑戰,成功完成“太湖清淤除雜、智能調絮、快速壓餅一體化連續式作業系統”的現場驗證和示范應用。面對工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技術難點,他不斷調整優化調絮設備與配套工藝,使泥漿處理過程更加連貫高效。該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望破解當前江河湖庫底泥治理中的“調絮難、脫水效率低下”的行業痛點,為我國生態治理提供更具實效的解決方案。未來,他將繼續深耕科研,致力于推動環保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江科大力量。
打造特色體育品牌 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
體育學院教師 郝小剛
“為學生提供方便,讓他們在求知的旅途少走彎路。”作為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負責人,郝小剛承擔了《龍舟》《羽毛球》等十門核心專業課程,并在MOOC平臺構建起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去年,郝小剛又添新職,擔任學院教工第三黨支部書記。他創新性打造“水域上的紅色課堂”,并通過與鎮江市體育局機關黨支部合作共建,為學生們開辟了更廣闊的實習天地。從籃球到龍舟,從皮劃艇裁判員到社會體育指導員、教練員,一系列培訓活動如火如荼開展,學生們的資質通過率節節攀升。
“我有一個心愿,就是圍繞學校涉船涉海特色去發展專業?!睂W校首屆水上運動會和江蘇省大學龍舟錦標賽的成功舉辦,使他更加堅定了信心:要讓江科大的“龍旗”在更高的舞臺上飄揚,帶領學生走向更高的平臺。
在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科技、人才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2025年,郝小剛滿懷信心地計劃著:要依托學校獨特水域資源,將龍舟運動與學校特色、體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形象,同時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體育賽事的交流與合作,拓寬師生國際視野,為推動體育學院成功增設碩士點作貢獻;要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與體育專業的深度融合,依托VR、AR等現代信息技術增強課程互動性和趣味性,持續深化“線上線下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數字化教育教學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
我為校園保平安
安穩辦主任、安保處處長 徐晶
“我們是平安校園的主力軍,更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護航者。”三月的春風裹著玉蘭花的芬芳,輕輕拂過徐晶案頭那厚厚的安全巡查記錄。談及如何筑牢校園安全防線,他斬釘截鐵地說:“傳統安保像‘救火隊’,如今我們要成為‘預警雷達’——通過完善應急預案、落地三級檢查機制、提升安防技能等,從傳統的應急模式向主動預防模式轉變,為師生織就一張‘全方位、立體化’的安全防護網。”
“智慧賦能讓安全管理‘耳聰目明’”。徐晶展示著新上線不久的“校園網上平安事務中心”平臺,這個集隱患上報、業務辦理、信息發布于一體的智慧平臺,自2024年11月正式運行以來,近500人次使用平臺,收集各部門安全工作信息93條,在提高學校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中發揮重要作用。
“隱患排查容不得片刻停歇,只要不停步,再難的‘硬骨頭’也能啃下來。”徐晶談到,2025年,安保處將全面貫徹落實學校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秉持“安全工作無小事”的理念,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以‘釘釘子’精神推進隱患清零。他特別強調,將重點推進五項工程:壓實“三管三必須”責任體系、規范網格化管理流程、創新沉浸式安全宣傳教育、構建隱患整改閉環機制、鍛造專業化安保鐵軍,讓每個身處校園的人都能心無旁騖地仰望星空。
云程發軔 青春筑夢
校團委書記 張海洋
在“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全國金獎2項、銀獎3項、銅獎4項;在“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揭榜掛帥專項賽中,獲全國特等獎2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0項;獲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全國金獎1項;獲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競賽獲全國二等獎1項;獲全國活力團支部1個;“雷競技ray官網長江江豚保護實踐團”作為唯一大學生集體獲評“江蘇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圍繞“信仰公開課”“青馬工程”等品牌工作廣泛開展青年思想引領工作;搭建以“挑戰杯”系列競賽為牽引、學科依托型科技創新實踐為核心、大學生科技文化節為基礎分層推進的“金字塔”型的實踐育人新格局;遵循“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完善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藝術展演“四位一體”的藝術普及教育推進機制;以參訪宣講、實地調研、志愿服務等方式開展“三下鄉”專項活動等實踐活動;把成果建設貫穿到學校志愿服務工作中,全面覆蓋衛生健康、鄉村振興、環境保護、陽光助殘等多個領域......2024年,校團委工作亮點紛呈、成績斐然。
2025年,校團委將持續強化項目培育質量,以組織“挑戰杯”競賽為契機,不斷完善具有學校特色的“挑戰杯”重點項目數據庫。不斷推動美育潤心行動工程,打造藝術課程活力課堂,提高藝術實踐活動普及性,爭創國家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繼續深化社會實踐育人效能,打造志愿服務育人高地。以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為舟楫,在思想淬煉中鑄魂,于實踐沃土中深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扣時代主題、強化思想引領、深化創新改革、服務成長成才,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強化底色 彰顯特色 引航亮色
科研院常務副院長 崔杰
獲自科類國家級科研項目90項,再創歷史新高;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3項,其中首次獲批外國資深學者項目1項(全國資助60項)、外國優秀青年學者項目1項(全國資助55項)以及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1項,再次獲批重點項目1項;首次以第一單位發表Nature正刊論文1篇、Nature子刊論文1篇;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獲其他各類省部級和集團學會獎勵33項……2024年,學??蒲谐晒H豐。
“持續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科技前沿,強化底色,突出船舶、海洋、蠶桑等特色優勢領域,不斷‘做強、做優、做特’。”面對2025年學校發展任務,崔杰介紹,要圍繞現有優勢與基礎,持續強化特色,力爭突破標志性成果;深入實施“科研工作提升工程”,全面謀劃國家重大工程科研項目;積極推進高水平科研合作平臺,強化交叉學科研究團隊合作,大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優化科研管理和評價機制,推動學??蒲袑嵙Φ恼w提升和高端學術成果的產出,以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大學建設。
打造“一站式”學生社區科創育人新航標
海洋學院“貝殼”實驗室團隊
2024年“貝殼”實驗室碩果累累:獲大創賽銀獎、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最佳創業項目”、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二等獎等;學院發表49篇SCI論文,其中本科生、研究生均有作為第一作者,還有4項專利受理。
“貝殼”實驗室是海洋學院燈塔“一站式”學生社區的特色品牌。每月1次專業指導教師公開日活動,每兩周1次“宿舍主理人”特色實驗項目活動,為學院師生備賽提供場地,向大一新生發放“貝殼”實驗箱……在這里,循跡小車、智能家居、單片機、電路板焊接等多樣化的實驗項目應有盡有,學生只需通過微信小程序就能便捷預約實驗時段。通過“樣板實驗室進宿舍”“示范宿舍創科研”“開設講堂共發展”等舉措,成功構建起“學習、生活、科研一體化”的沉浸式育人生態。
展望2025年,“貝殼”實驗室將運用數字技術開發“云端”貝殼實驗室,以項目化運轉帶動轉型教育、學風建設,形成與課堂教學相互促進的“第二課堂”,助力學校學風建設邁向新高度。此外,緊盯海洋領域前沿科研成果,將其改編為學生可操作的項目,編撰宿舍實驗手冊,打造一部宿舍場景科學實驗實戰寶典,鼓勵學生構思創業方案等,培養具有海洋專業素養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用真心與責任書寫“最美輔導員”的育人新篇
人文社科學院團委書記 井升平
先后獲得江蘇省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工作者、校優秀教育工作者、校優秀共產黨員、瑞華杯“最美輔導員”、校優秀共青團干部、鎮江市黨校聯盟課題一等獎等榮譽20余項,所帶班級和學生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江蘇省先進班集體、江蘇省優秀學生干部、江蘇省三好學生等榮譽……井升平扎根育人一線,用心用情書寫師生故事。
“‘輔導員’不僅是一個身份,更是一種責任?!痹诠ぷ髦校脚ψ龊脤W生的思想“引領者”、成長“參與者”、收獲“見證者”。帶領青年學生理論宣講團走進鎮江市大中小學、社區現場宣講20余場,在藝術劇院、博物館、非遺傳承基地組織“行走的思政課”主題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春風化雨般浸潤青年心靈;堅持每周下宿舍深度訪談,針對不同群體定制“一人一策”幫扶方案,在學業規劃、心理疏導、職業發展中做到“需求在哪服務就到哪”。
揚帆起航,新程待啟。井升平表示,新學年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一條主線,以“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為驅動,推出“書香人文”、非遺進校園、“行走的美育課堂”三大品牌,實現組織賦能、思想賦能、實踐賦能、情感賦能,聚力學校和學院高質量發展,為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作出貢獻。
采訪記者:張靜、程鵬、羅文、張馳、壯丹麗、冒慧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