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厥淄簦拼笕嗽跁r間的賽道上奮勇爭先,書寫了“奮進江科大”的精彩答卷。步入2025年,全國兩會勝利召開,我們心潮澎湃、蓄勢待發。為營造“開局即沖刺”的濃厚氛圍,將“干字當頭、精耕細作”落到實處,黨委宣傳部特別開設《蛇年開局話發展》專欄,深入貫徹落實兩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走進機關部門、學院,對話教師、學生,聽思路、看舉措、展擔當,傳遞奮進強音,為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匯聚磅礴力量,把握好挑大梁的著力點,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取得新成效。
專欄首發恰逢第115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1964年7月10日,《人民日報》首次以“婦女能頂半邊天”為題贊揚新中國廣大勞動婦女走出家門投身社會主義建設;2013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稱贊新時代新女性“婦女能頂半邊天”。本期,我們特別推出“婦女能頂半邊天”專稿,一起致敬在學校高質量發展征程中綻放奪目光彩的每一朵“鏗鏘玫瑰”,讓我們共同領略新時代新女性的“硬核擔當”。
聚力創新育英才
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 徐劍
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賽事綜合貢獻力位列全國研究生培養單位第4位、在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中獲國家級獎項178項、一個團隊首次斬獲全國研究生“數模之星”亞軍、10項賽事獲評“全國優秀組織獎”……近年來,研究生培養工作捷報頻傳。
以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大賽為主陣地,研工部不斷完善研究生培養及考核制度,支持學院打造“一院一賽”學科競賽培育模式,調動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積極性,并聯合各學院開展研究生學術論壇、“研”途微講堂等系列科技學術交流活動,營造濃厚的學術文化交流氛圍。碩士研究生考博率逐年提高,2024年,全校共129人被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其中77人考入“雙一流”高校,錄取率達8.3%。
“2025年,我們要繼續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深入推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領航行動,不斷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體系?!毙靹Ρ硎荆⒆阊芯可嗉?、基層組織和課題組,以黨建“雙創”為抓手,協同黨委組織部推進科研團隊、課題組黨支部建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強化輔導員和導師隊伍教育引導作用,鼓勵各學院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和學生就業需求與有關部門單位聯合共建教育實踐基地,將優質實踐資源有機納入教育教學安排;以門戶網站和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統為抓手,優化和完善研究生獎助、請銷假流程、各類管理員權限等業務,協同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管理深度融合。未來,研工部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為核心,強化研究生創新實踐平臺建設,協同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雙向賦能 自信向上
自動化學院黨委書記 張霞
“作為一個‘老而又新’的學院,2024年是學院發展有突破的一年?!睆埾急硎?,學院成立了青年博士黨員先鋒隊,打造“自新·講堂”黨員陣地,“老、中、青”三代教師相互結隊,黨建與科研雙向賦能:牽頭制定并正式發布2項國家標準,新增國自科基金4項,正式發表影響因子(IF)10以上高水平論文3篇,高質量專利轉化金額60萬。學院獲批省級樣板支部1個。
提到黨建,張霞有自己的方法論,她始終堅持“五創雙融合”。今年開年,學院就將黨建共建的幾個單位“跑了遍”,主動拓展外部資源,重點推動支部建設與專業、科研團隊建設相融合,鼓勵教師在自主創新中發揮力量。目前,“船舶電氣控制”科研團隊達成200萬橫向合同2項。
“我們致力于激發青年的自‘新’力”,張霞介紹,學院大力推進自“新”黨員先鋒隊建設,引導青年教師發揮黨員擔當,響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卡脖子”難題,以“智能船舶”“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線,雙向賦能黨建科研。在人才培養方面,以“自新·講堂”為載體,以科技創新聯盟工作為平臺,以宿舍實驗室優化升級社區智能車為手段,賦能學生成長。目前,25屆電氣及其自動化專業近1/6的學生已經考取國家電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經濟大省挑大梁,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張霞表示,學院正積極落實與江蘇省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鏈黨組織、泰興智能制造產業聯盟黨委等合作共建,推動與聯盟單位的科研賦能對接,目前已與黨建共建單位無錫信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初步建設完成校企PLC聯合實驗室,即將成立“船舶智慧制造創新中心”,出版PLC產教融合教材,推進校企聯合課程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專業,打造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樣板。學院將進一步實施黨建優勢轉化機制,持續深化“四學四進”,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院高質量發展。
發揮區域化黨建集群效應 為高水平大學建設貢獻力量
張家港校區、蘇州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徐琳
“回眸2024年,張家港校區、蘇州理工學院黨委緊緊圍繞學校發展大局,緊密團結和依靠全體師生,攻堅克難、拼搏奮進,在新征程上留下了堅實的足跡?!币荒陙恚^、蘇理工黨委切實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在縱深推進區域化黨建共建、協助學校申報冶金學科博士點、推動內部治理優化、指導蘇理工共青團工作持續位于全省前列等方面取得了諸多亮眼成績,校區畢業生就業率達93.18%,彰顯出一體推進黨的建設與事業發展“一融雙高”的顯著成效。
“做好黨建工作至關重要?!痹谛炝盏墓ぷ髦?,她將區域化黨建共建作為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致力于統籌融合學校和校區科技、人才資源,以區域化黨建共建串聯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和服務鏈,著力探索構建互聯互補、互動互贏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2025年對學校意義重大,校區、蘇理工也將迎來辦學20周年,我們要緊跟學校奮進步伐,把擔當融入奮進軌跡。”徐琳談到,校區、蘇理工將深入學校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著力從推進蘇理工轉設、推進碩博士點建設、持續實施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工程、持續實施大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工程、推進有組織科研、開展學校在港辦學20周年系列活動等方面開展工作。她說,“展望新的一年,立足校區、蘇理工辦學實際,就是要牢牢把握思維理念持續性更新、內涵建設體系化提質、與區域及產業鏈條式融合、三地辦學互補式協同這幾項基準點,不斷優化辦學定位,加快推進改革創新,為高水平大學建設貢獻校區、蘇理工力量。”
雙槳破浪 育人與科研共潮生
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全國優秀教師 朱永梅
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江蘇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特等獎……2024年是朱永梅的“教學豐收年”,榮譽背后是她二十年如一日,始終扎根教學科研一線的堅守。
“我們要讓學生畢業時,口袋里不僅裝著文憑,更帶著解決‘卡脖子’技術的鑰匙?!敝煊烂繁帧敖潭谎袆t淺,研而不教則空”的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創設了“課堂教學-創新訓練-工程實踐”產教協同的課程教學模式,獲江蘇省產教融合型一流課程。今年,她將繼續踐行教育家精神,深化產教融合,主動對接船海裝備行業發展的新業態和新需求,以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開發前沿課程為抓手,將行業最新技術標準融入教學,推動學生參與智能船舶等實踐項目,培養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此外,為積極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學創新,朱永梅團隊也將加快AI技術與教學場景的深度融合,通過虛擬仿真實驗、智能評測系統等工具,構建個性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數字素養。
多年來,朱永梅一直聚焦船海行業前沿,投身深海耐壓裝備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2025年,她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著重圍繞水下裝備安全評估、綠色智能船舶等國家戰略方向,申報國家級/省部級課題,重點攻關深海耐壓殼輕量化和安全評估等瓶頸。同時結合課題培養研究生,產出更多優秀論文成果。她希望在這項科研取得一定成績后,能夠反哺教學與產業,形成“需求驅動—技術突破—產業應用”閉環生態,助力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做科研高峰與育才沃土間耕耘的“追光者”
能源與動力學院教授 喻潔
談及過去一年的累累碩果,喻潔眼波流轉間盡是謙遜:“從零起步,親手搭建制氫及二氧化碳還原實驗室,獲批教育部海外引才專項,看著指導的項目在‘挑戰杯’揭榜掛帥專項賽上斬獲特等獎……這一切的幸運與成就,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與激勵?!?/p>
“作為教師,我深知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能夠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是莫大的幸福,這份雙向奔赴的歡喜是任何事物都無法替代的?!痹谟鳚嵉慕贪副旧?,熒光筆標注的互動設計如繁星點點,每一筆都凝聚著她對教育的熱愛與執著。談及個人工作目標,從教書育人、指導本科生進行學術研究和參加學術競賽到積極做好科研項目申報,她娓娓道來。
面對學校2025年發展目標,喻潔滿懷信心地規劃著自己的貢獻之路:“于個人而言,我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國家‘雙碳’戰略機遇,與行業深度融合發展,不斷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一方面,穩步實施原位測試技術平臺搭建計劃,著重培養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向Nature或Science子刊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起沖鋒;另一方面,積極串聯產學研鏈條,奮力攻克電解水制氫關鍵技術難題,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力爭在國家級學科競賽中獲得最高獎;同時,全力以赴沖擊國家優青或青年拔尖等人才項目,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術影響力與競爭力,為學校國家級人才梯隊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p>
腳步向下扎根 故事向上生長
糧食學院團委副書記 武兆文
先后獲得江蘇省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江蘇省團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一等獎、鎮江市青年講師團講師、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一等獎、?!皟炐爿o導員”、瑞華杯“最美輔導員”等20余項榮譽;帶領學生團隊創建了江蘇省首個以大學生為主體、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志愿服務組織——鎮江市京口區金谷志愿服務中心,先后獲江蘇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三等獎、首批江蘇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計劃“小組團”青年志愿服務示范項目等榮譽。
“我們要培養的不僅是懂技術的‘糧食人’,更是心懷‘國之大者’的‘守糧人’?!痹诠ぷ髦?,武兆文始終堅持帶領學生走進糧倉車間、田間壟頭,在田野間講好思政故事,讓青年觸摸中國飯碗的溫度。依托“金谷志愿服務中心”,鏈接政府、行業、兄弟高校三方資源,開展“糧師培根、糧心鑄魂、糧技啟智、糧情潤心”四項工作,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服務社會”四位一體全方位實踐育人模式。同時,她把思政教育融入學生日常活動,從清明節到中秋節,從營養日至糧食日,讓青年學子的腳步與糧食安全的故事深深交融。這份“潤物無聲”的功力,源于工作中的持續學習,從心理咨詢師到就業指導師再到青年講師團講師,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才能更好的讓每一粒“糧食”都飽滿發光。
新征程新作為,武兆文的未來規劃清晰且目標明確。她說,新的一年里,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聚力打造“金谷志愿服務中心”品牌,構建“服務+育人”雙螺旋模式,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和使命感,讓志愿服務成為行走的思政課,推動畢業生扎根糧食行業,助力學生在學科競賽中取得突破,真正實現從“知糧愛糧”到“強糧興糧”的青春蛻變。
青春筑夢 共繪輝煌
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理學院2022級研究生 程冰潔
在江科大這片育人沃土上,每位學子都是學校蓬勃發展的生力軍與見證者。當談及青年學子如何助力學校發展時,程冰潔的眼中閃爍起智慧的光芒,言語間流淌著對學校的深切熱愛。
“我們與江科大的故事,是雙向奔赴的成長史詩?!背瘫鶟嵼p撫著?;真告傅纴恚瑢⑶啻毫α磕毘扇齻€維度:
興趣為翼,活力校園。要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體育設施和心理輔導資源,保持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狀態,以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學習和科研中;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文藝活動、社團活動和志愿服務,充分展現當代青年的風采,以蓬勃的生命力為校園注入活力。
責任在心,攜手并進。要始終銘記嚴謹治學、追求卓越的學術責任,遵守校規校紀、維護校園環境的校園責任,利用專業知識參與社會實踐,服務社會的社會責任,在責任意識中為學校發展貢獻力量。
創新引領,學術爭鋒。要積極參與到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項目中,實現個人學術理想,為學校的學術聲譽貢獻力量;在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中展現擔當精神,擴大學校在社會的影響力,在行動中彰顯青年擔當推動學校發展。
三月芳菲,灼灼韶華。在這個獨屬于女性的節日里,祝全校女神們節日快樂!愿每一個階段的你,都能在浪漫的路上奔赴最好的自己!
采訪記者:張靜、程鵬、羅文、鄒佳靜、張馳、壯丹麗、冒慧俐、劉揚